11月21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深圳圆满闭幕。河北体育代表团竞体项目比赛共获得15金16银16铜,金牌数位列全国第十,加上带入成绩总计28金21银26铜,金牌数同样位列全国第十,为两项成绩同时进入全国前十的7个省份之一;群体比赛共获得2个第一名、3个第二名、8个第三名和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河北体育代表团还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了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在“十四五”收官之年,河北竞技体育交上一份优异答卷,体育强省建设取得了标志性进步。

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 摄
游泳队成夺金主力 多点突破闪耀泳池
河北游泳队在本届全运会上堪称“金牌收割机”,斩获6金2银3铜和一项亚洲纪录,创造了河北游泳全运会参赛历史最好成绩。名将李冰洁状态神勇,横扫了女子400米、800米、1500米自由泳三个个人项目的金牌,实现800自、1500自两个项目的全运三连冠,成为全运会游泳项目历史上首个达成三连冠的女子选手,并斩获女子200米自由泳银牌,成为本届赛会“多金王”,彰显亚洲纪录保持者的绝对实力。
13岁“小孩姐”于子迪本次比赛迅速打开状态,在首个参赛单项女子200米混合泳上打破沉寂13年的亚洲纪录斩获金牌,成为泳坛史上最年轻的亚洲纪录保持者和全运会游泳项目史上最年轻的金牌得主,随后收获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和女子200米蝶泳银牌,再度惊艳泳坛、书写传奇。高唯中在女子800米自由泳决赛中后程发力,收获铜牌;何宇博在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以个人最好成绩4分18秒36将铜牌收入囊中,为河北游泳在该项目上实现全运奖牌“零的突破”。河北游泳队全程保持每日奖牌入账的稳定发挥,展现了人才梯队建设的丰硕成果。

传统优势项目稳扎稳打 续写荣耀传奇
河北传统优势项目历经多年积淀,本届全运会持续发力,在多个赛场延续辉煌,展现出 “薪火相传、长盛不衰”的强劲态势。田径赛场上,巩立姣迎来全运会谢幕战,以19米68的优异成绩勇夺女子铅球金牌,成就史无前例的全运五连冠。自2001年起,河北已连续七届全运会垄断女子铅球项目金牌,从李梅素、李梅菊到巩立姣,再到本届赛事摘得银铜牌的后起之秀张林茹、马越,三代运动员接力传承,让河北女子铅球的荣耀从未断层。

男子铅球赛场同样捷报频传,小将张浩辰以20.30米的个人历史最佳成绩斩获银牌。自 2017年天津全运会田子重夺冠以来,河北运动员在该项目始终保持顶尖竞争力,张浩辰的亮眼表现既延续了河北铅球的荣光,更彰显了新生代选手的潜力与担当。铁人三项赛场,上届冠军黄安琪再度发力,不仅以较四年前提升近五分钟的优异成绩成功卫冕女子个人赛金牌,更与队友携手夺得混合团体接力铜牌,以1金1铜的战绩为河北队完美收官。柔道项目首个比赛日,河北队便展现强大集团优势,薛紫阳时隔四年从铜牌升级为金牌,赵丽乐摘银、李静夺铜,一日斩获3枚奖牌,用实力诠释了传统优势项目的深厚底蕴。
新生力量异军突起 多元项目厚积薄发
本届全运会,河北代表团在多个新兴项目中实现历史性突破,后备力量加速成长,勾勒出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乒乓球赛场,18岁的姚睿轩勇夺U18女单金牌,青年女团斩获铜牌,为河北乒乓注入鲜活力量;孙颖莎虽在女单决赛中憾失金牌摘银,但带领女团时隔24年再度斩获全运会乒乓球女团银牌,展现了河北乒乓的整体竞争力。
自由式小轮车项目,孙思蓓夺得女子公园赛金牌,成功开拓新的夺金点;冲浪项目中,董子豪夺得男子短板银牌,为河北冲浪队斩获全运会参赛史首枚奖牌。拳击赛场捷报频传,禹立赛从银牌升级为金牌,常园摘银,助力河北拳击收获1金2银的佳绩;自由式摔跤赛场,李培隆夺得男子86公斤级金牌,实现河北全运会该项目“零的突破”。此外,场地自行车、田径4×400米混合接力等项目纷纷摘得铜牌,多点开花的态势彰显河北体育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

老将新秀携手发力 精神传承铸就辉煌
“永不言弃、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是河北健儿的共同底色。本届全运会,河北代表团既有巩立姣、李冰洁、张喜亮等老将坚守赛场、续写传奇,也有于子迪、姚睿轩等新秀横空出世、勇创佳绩。老将们以丰富的经验和顽强的斗志引领团队,新秀们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突破自我,老中青三代运动员凝心聚力、薪火相传,不仅创造了优异的竞赛成绩,更传承了体育精神。
从巩立姣二十余年如一日的坚守,到李冰洁在巴黎奥运会失利后蛰伏精进、再创佳绩;从薛紫阳、禹立赛四年磨一剑、将铜牌升级为金牌的坚韧,到张喜亮32岁仍不服输、为省举重夺回迟到28年的金牌;从于子迪挑战前辈纪录的勇气,到王韫婧为马术实现零的突破的执着,都彰显着河北体育的精神内核。更难得的是,这种精神通过“项目传承”代代延续——女子铅球的“黄金接力”、游泳项目的“薪火相传”,让河北体育的优势得以持续,竞争力不断提升。
展望“十五五”,河北体育将以本届全运会为契机,不断总结经验与不足,进一步夯实后备人才基础,推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力争在新的全运会周期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体育强省建设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来源:体育生活报(周强)
